在 2023 年 1 月 26 日澳門特區政府公報,刊登了行政長官批示,“青洲山將劃為不可都市化地區……”。“新發展項目的建築高度應注意保護青洲山的景觀……”以確定青洲山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的自然資源。
而早於 1976 年的 34/76/M 號法令起,澳葡政府把青洲山劃為“特別值得注意的風景地帶”而受到法律保護,隨著多年業權糾紛釐清,近年不少團體上山考察,青洲山作為澳門北區“市肺”,擁有半原始山體、原生態植被,山上更有二百年的修道院,以及十多處軍事要塞、工業遺址,還有愛國愛澳等歷史蹤跡,文人雅士也留下不少就青洲山創作的詩詞歌賦、攝影繪畫等藝術作品。
現時各界團體大多提出活化青洲山,為此,建議在形成共識、規劃方案出台前,就青洲山進行環境與文化保育。
一、青洲山有原生植被,更有澳門細蟻等,過去市政署於 2004 年出版了《澳門植物名錄 2004》、2005 年至 2007 年期間出版了《澳門植物誌》三冊,建議澳門政府部門,在經歷了 2017 年“天鴿”颱風、2018 年“山竹”颱風,以及出版物資料相距十多年,更新青洲山古樹登記、保育植被,並延伸至昆蟲、環境保育。
二、青洲山經過四百多年的歲月時光,有著豐富的歷史沉澱、文化遺產、自然資源,過去市政署於 2011 年就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曾徵集大量珍貴的街道歷史照片影片、文獻資料、營商物品、建築資料及圖則。因而在青洲山保育前,建議澳門政府向社會各界徵集相關歷史物品及整理,以免曾於青洲山附近居住的市民把相關物品丟棄,而徵集也充實青洲山保育方向,有助整合團體對活化青洲山的訴求,並作出可行性研究,同時讓社會各界更能了解青洲山與澳門的歷史變遷。